当前位置:首页 > 天顺注册 > 正文

血脂高多少不需要吃药?

摘要: 血脂检查值偏高,到底该不该吃降脂药?提醒:做好3件事后再决定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的一件事是,血脂升高以后,我们吃药的目的是什么?有...

血脂检查值偏高,到底该不该吃降脂药?提醒:做好3件事后再决定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的一件事是,血脂升高以后,我们吃药的目的是什么?有朋友可能会说了,当然是控制血脂了!那么我们再深入想一下,控制血脂的目的是什么呢?控制血脂当然是为了控制高血脂对动脉血管的 健康 危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那么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思考这样3个问题:

今天,我们就从这3个方面,一一为大家来分析评估,有了高血脂问题,如何评估判断要不要吃药的问题。

发现高血脂问题,当然我们应该要了解到底是哪个血脂指标升高了,血脂升高的程度又如何,然而在了解血脂升高程度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全面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因素中,血脂的升高,特别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确实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却并非唯一因素,除了高血脂以外,血压的高低、血糖是否偏高,是否有慢性肾病问题,是否有肥胖问题,是否吸烟,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年龄高低等多重因素,都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很多时候,单凭血脂水平是很那评估判断真正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具体高低的,当然也就无从判断到底是否应该吃药控制血脂。

对于血脂重度偏高的情况,特别是总胆固醇超过7.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4.9的朋友,通常不需要其他风险因素评估,就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者,在未来十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超过10%,这种情况,通常通过生活调理也很难彻底的控制到达标水平,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加用药物,比如他汀类药物来加强血脂的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对于一些血脂轻度偏高的情况,想要判断心血管疾病风险,则需要结合多种风险因素来全面评估,简单为大家举两个例子——

例子1:有位朋友,血脂总胆固醇5.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正常,血压,血糖也都正常,没有心血管病家族史,也没有吸烟的不良嗜好,对于这样对于一种轻度血脂升高情况,虽然升高的是最重要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并非一定要去吃药来控制升高的血脂,首先应该先从日常生活中注意清淡饮食,加强运动,合理限酒,保持良好作息等方面,来加强血脂的控制,多数情况下,如果能够做好上述方面,过段时间去复查血脂水平,就能够恢复到3.4以下的正常范围。

例子2:同样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这位朋友年龄在50岁,有糖尿病问题,血压也轻度偏高,同时还有吸烟,肥胖的情况,综合评估下来,通过年龄和糖尿病前两项风险因素评估,已经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因此,对于这样的血脂水平,是不能够达到风险控制的达标值的,即使降到3.4以下的报告单合格范围内,同样也不够,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朋友,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应当至少控制到2.6以下,因此,在戒烟,控制肥胖的基础上,这位朋友还应该加强血糖血压控制,同时考虑家用降脂药物来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2.6以下的达标水平,才能够更好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这两种情况,血脂检查值差不多,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低却不一样,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程度,血脂控制的达标值要求也不一样,风险越高,就越需要尽快地,更严格地控制好血脂水平,结合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高低,制定血脂控制的目标,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要不要服药控制,才是科学合理的调脂方式。

对于高血脂的调理控制,当然并非是仅仅吃药一种途径,生活上的调理控制,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而且应该在确定服药之前首先做好。

对于前面我们举例1中的朋友,还有一些单纯甘油三酯轻中度升高(不超过5.6),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朋友,往往都不一定要急着吃药去控制血脂,而是一定要先试试能否通过生活调理干预的方式来控制好这些水平,特别是单纯甘油三酯轻度升高的朋友,往往经过 健康 生活方式的调理干预,就可以很快的降下来,完全没必要服药。

高血脂的生活调理控制,我们说的很多了,在这里就不细说了,主要需要做的还是以下几个方面——

上述这些方面,坚持做上3~6个月,可以去复查下血脂水平,如果能够严格自律,坚持做到,通常血脂水平都会有较明显的改善和降低。如果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调理好血脂水平,又何须吃药呢?

如果我们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很高,血脂通过生活调理也无法控制达标,通常都需要服用药物来加强血脂的控制,而在用药前,我们还需要做的一件事是:做好用药安全性的评估。

我们用药,不管是治疗其他疾病还是调理控制血脂,除了要注意有效性以外,也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而对于服药控制血脂来说,多数情况下都是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长期用药的用药安全性评估,就显得更加重要。

就拿最常见的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来说,这类药物降血脂效果明确,但也有可能发生转氨酶升高,肌肉痛等方面的不良反应风险,从用药角度来说,当然不吃上药,并不知道这样的不良反应会不会发生,但如果是已有肝功能不全问题的朋友,就应该结合情况,慎用他汀类药物,即使用药,也应该从低剂量起始,尽量的在控制血脂达标的情况下,选择中低强度的他汀服用。

对于一些老年朋友,特别是高龄的老年人,身体对于药物的代谢会变慢,肾脏也可能会出现衰弱,因此,在选择降脂药用药方案时,就更要注意做好用药安全性的评估和用药剂量的选择,切勿死板用药,造成不必要的用药安全性风险。

除了上述2个方面以外,评估用药安全性风险,还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特别是一些通过肝药酶代谢的他汀类药物或其他降脂药,联合其他肝药酶抑制剂应用时,就有可能导致药物血药浓度升高,不良反应风险几率增加,因此,如果在考虑服药控制血脂时,如果有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情况的,一定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同时咨询药师或医生,确认药物没有相互作用风险后,再行用药也不迟。

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明白,高血脂仅凭血脂检查报告单上的检查值,多数情况下,是难以直接确认是否否要控制的,到底是否要服药,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评估心血管具体风险,确立血脂控制目标,在加强生活调理的基础上,并评估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的合理选择用药,真正做好血脂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甘油三酯超过多少需要吃药?需要注意哪些?

如果甘油三酯高于5.65mmol/L,胰腺炎的发生率会明显增高,这个时候就需要吃药了,常见的药物是非诺贝特。非诺贝特是一种降血脂药物,它已安全和高效的优点成为全球降血脂的使用最广泛的药物,这种药物除了具备降血脂的功效,同时还可以降血糖。 非诺贝特的使用需要注意成人为一天三次,每次0.1克,维持量为每天1-2次。

甘油三酯是由食物中的脂肪与肝脏结合后形成的脂肪分子,甘油三酯在人体内含量非常高,是血液中血脂的主要成分,甘油三酯可以提供给大部分组织能量,甘油三酯主要存储在人的肝脏中,肝脏中甘油三酯的指标过高,很容易激发心脑血管的疾病,称为高脂血症。

除了通过药物来降血脂以外,如果发现甘油三酯轻度增高的时候,需要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同时增加体育锻炼,这样就可以迅速降低其含量。甘油三酯超标的情况下,最重要的不是通过药物来降脂,需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要停止食用油腻性食物,油炸性食物和高胆固醇类的食物,减少高盐和高糖饮食。这里的高糖饮食指的是过量的碳化化合物摄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高精粮食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粮食碳水化合物含量相比粗粮要高很多,很容易造成血糖和血脂的上升。过量的饮酒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也造成甘油三酯增高。

改善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的同时,降低甘油三酯超标最好的办法是加强体育锻炼,这样可以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从而达到降低血脂和血糖的目的。甘油三酯超标其实并不可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还是很容易改善的。

血脂多高需要吃药?你知道吗?

高脂血脂症主要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胆固醇正常值是0-5.2mmol/l、甘油三酯正常值是0.34-2.3mmol/l。血脂具体高到多少需要吃降药,没有明确的界定。在临床中一般胆固醇大于6.0mmol/l、甘油三酯大于3.0mmol/l,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建议加服降脂药物。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患者,即使血脂不高,也需要常规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

血脂高一般没有明显特异性症状,血脂高指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或者胆固醇水平升高,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头昏、胸闷,但无特异性表现。血脂高主要是由于高脂血症,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出现症状,如由于高脂血症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可以表现为胸痛、胸闷等。如果由于高脂血症影响到脑血管,出现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带来头晕、四肢活动不利以及其它症状。高脂血症本身没有特异性表现,可能在皮肤表面有脂质沉积,称为黄色瘤,但是没有明显不适症状。所以血脂高在临床上一般不容易察觉,多通过化验检查发现。

血脂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习惯。治疗有:第一、改善生活习惯,占有非常高的地位,如果生活习惯不改善,单纯靠口服药物,效果不好甚至无效,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油、少吃盐,多吃水果、蔬菜,肥胖的病人注意控制饮食,多锻炼身体,少吃肥肉、蛋黄、油炸食品、动物脑子等,含胆固醇比较高的食物。第二、规范的药物治疗,血脂增高以低密度脂蛋白为主,没有其他的疾病和过敏药物,如果血脂增高,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肝功。

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超过多少需要吃药?早知道早受益

血脂如果长期升高不加以控制的话,就可能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冠心病、脑卒中等等心血管疾病,那么血脂超过多少需要吃药呢?

血脂可分为两大类,一个是胆固醇,一个是甘油三酯,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甘油三酯,引起甘油三酯升高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饮食不 健康 和缺乏运动锻炼,所以一旦发现甘油三酯升高以后,就必须要管住嘴,比如戒烟戒酒、低脂饮食、严格控制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的摄入、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并加以适量的运动,通过这些方法大部分轻度的甘油三酯都能恢复正常,但是当血脂超过正常值,而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或者单纯甘油三酯超过5.6的时侯,不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且还会诱发急性胰腺炎,这个时候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贝特类的降脂药。

第二个就是总胆固醇升高:如果超过了正常值,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就会增加,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通过 健康 饮食和运动锻炼来控制,但是当数值高于5.72的时候,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药物治疗了。

第三个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能将脂质分子从其他地方运送到血液中,导致内脂类物质在血管中堆积,血管内垃圾增多,久而久之血管就会变得狭窄,硬化,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梗、脑梗等心血管疾病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把低密度脂蛋白称为最坏的血脂。但是看低密度脂蛋白并不只是单纯的看血脂检查的指标,对于不同程度风险的人群,控制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一些低危人群,只是单纯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它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或者是危险因素比较少的中危人群,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3.4以下,高危人群控制在2.6以下,极高危人群控制在1.8以下。如果我们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低密度脂蛋白仍然没有达标的话,就要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他汀类药物,以减少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四种就是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都升高了,首先我们就要坚持锻炼,控制体重,养成低盐、低糖、低脂、少荤多素的饮食习惯。至于是否用药?用他汀类的降脂药还是用贝特类的降脂药?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和个人的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

高血脂是血管垃圾制造者,血脂多高就需要吃药了?医生说了大实话

患者:王医生,我血脂高,该吃点啥药呢?

王医生:血脂哪项高?

其实我们一般所说的血脂分为血脂四项:

高密度脂蛋白 ,这个属于好血脂,高了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因为高密度脂蛋白一直在清理血管垃圾。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这些是坏血脂,不断的制造血管垃圾,如果高了可能需要服药,为什么是可能呢?

因为有时候通过控制饮食及运动就能够恢复正常,有时候需要吃药,有时候不需要吃药。

一般医院的血脂检验单中将甘油三酯正常值设定为<1.7 mmol/L,1.7-2.3属于临界高血脂;但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诊断界值为>2.3 mmol/L。

1、新发现的甘油三酯高

如果低于5.65,没有别的任何问题,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正常,那么建议不用吃药,控制饮食,过一阵再复查一个问题不大,但必须注意控制饮食,加强运动。

2、控制饮食后甘油三酯仍高

发现甘油三酯偏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饮食,仍无法恢复正常,只有通过降甘油三酯升高药物才能使甘油三酯达标,但始终必须 健康 生活。

3、甘油三酯+胆固醇都高

如不仅仅是甘油三酯高,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也高于正常值,经控制饮食后,仍未正常,那么建议服用他汀药物。因为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受饮食影响较小,即使控制饮食后,也不一定恢复正常,故服用他汀,既可以降低胆固醇也可以降低甘油三酯。

4、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甘油三酯升高

不仅仅是由于饮食引起,也有可能是酗酒、肥胖、糖尿病、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所致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应排除这些问题。

5、甘油三酯≥5.65mmol/L

需要服用降脂药物治疗。如果合并胆固醇升高,建议服用他汀药物,因为他汀既可以降低胆固醇,也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如果单纯甘油三酯升高,我们选择贝特类药物。 如果两项均偏高,我们要权衡利弊,决定用药,尽量不要选择联合用药,会增加副作用。

说完甘油三酯,我们再说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看图

我们身体大部分的胆固醇来源于自身代谢,而并非饮食。这也是为什么不吃肉也会高脂血症,瘦人也会高脂血症。

总胆固醇 2.8~5.17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04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4mmol/L

高危人低密度目标是<2.6mmol/L

极高危人低目标是<1.8mmol/L。

如果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我们也要分一些具体情况:

1、新发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如果没有合并其它任何疾病,没有高出一倍,可以试试控制饮食及锻炼,但必须定期复查,如果仍不能恢复正常,就需要服用降脂药,以他汀为主。

2、高胆固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不管胆固醇是不是正常,都需要服用他汀药物,因为他汀不仅仅是调脂,而且是抗炎,稳定斑块,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低密度脂蛋白的目标是低于1.8;抗炎稳定斑块,降血脂是他汀的主要作用,更是预防心梗、脑梗的药物。

他汀副作用:新发糖尿病、肝功能受损、肌肉损害;

服用他汀前需要检查血脂四项、血糖、肌酶、肝功能;

服用他汀一个月需要复查血脂四项、血糖、肌酶、肝功能;

他汀造成的肝功能异常,随着减药或停药,肝功能会恢复正常;发现肌无力、肌肉疼痛、全身乏力伴随肌酶升高,一定要停药;发现新发糖尿病药要积极控制血糖。

作为三高之一的高胆固醇,因为血脂分为四项,所以要分清楚哪一项高,才能决定吃不吃药!

总之,血脂高要看哪一项高,还要看高的程度,如果是甘油三酯升高且不高于5.65,可以不吃药,先饮食及运动。

如果是胆固醇及低密度升高,大部分都需要吃药,心脑血管疾病即使血脂不高,也需要服用他汀!

血脂多高需要吃药?

血脂重点观察四项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其中,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因此是中老年人需要重点观察的指标。那么,这两项指标多高需要服药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两项指标的主要作用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这两项指标越高,对心脑血管的损害就越大,发生缺血性梗死的风险就越高。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预测价值更大,因此多数患者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高低作为参考指标。正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应超过3.4mmol/L,但并非低于3.4mmol/L以下就无需用药,因为不同的患者降脂指标不一样。如果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或发生过稳定性心绞痛、短暂脑缺血发作等患者,均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较低范围,以减轻对心脑血管的损害,预防复发或加重,通常需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几乎需要终生服用他汀。部分患者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但如果未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超过10%,也需要服用他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主要包括: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为目的时,应首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如果甘油三酯严重升高,如高达5.6mmol/L时,可诱发急性胰腺炎,此时应首先降低甘油三酯,药物以贝特类为宜。

综上,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心绞痛、短暂脑缺血发作等患者,几乎需要终生服用他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4.9mmol/L或总胆固醇高于7.2mmol/L时,或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时也应使用他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甘油三酯高于5.6mmol/L时应使用贝特类药物降脂。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 健康 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血脂高的发生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遗传因素,比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就与肝脏的脂代谢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用降脂药干预。此外,血脂中的成分都是经肝脏合成与代谢的,虽然这个过程与日常生活比如饮食与运动有关,但所受的影响程度不一样,比如胆固醇出现升高大多是因为肝脏功能障碍引起,单靠改变生活方式收效不明显,而甘油三酯与饮食关系密切,改变饮食结构就比较容易降下来,

总胆固醇参考标准 甘油三酯升高参考标准 低密度脂蛋白参考标准

特别要提醒的是,对低密度脂蛋白来说,特殊人群超过下列标准即需要及时服用降脂药,且必须长期服用不可轻易中断:

像血脂这样的 健康 检查指标,发现某个指标或几个指标偏高,要不要服药的问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考量?先来说一个大原则:相对于不同的个体,如果经过评估,目前的血脂水平会造成高危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或者有导致心血管疾病二次发作的风险,而通过生活干预调理,又无法有效的将其调整至达标范围内的话,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血脂水平。

血脂检查指标一般有四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因素则不止仅仅是看血脂指标这一项,是否已有心血管疾病和无心血管疾病不一样,而无心血管疾病,也要在了解血脂情况的基础上,综合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吸烟、是否有肥胖、是否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年龄等因素来判断,如果综合判断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而血脂指标又无法控制达标的,就推荐服药来控制血脂。

到底何种情况需要服药,何种情况不需要服药,简单的来为大家总结一下——

1. 单纯甘油三酯升高(其他指标在正常范围,无心血管疾病)的,如果甘油三酯水平未超过5.6mmol/L,建议先通过生活调理来控制甘油三酯,减肥,加强运动,低脂低糖饮食,戒烟酒,避免熬夜,这些方面都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如果甘油三酯重度升高,而通过生活调理又控制不下来的情况,则建议服用药物来控制甘油三酯,贝特类药物,高纯度鱼油,烟酸类药物都是调节甘油三酯升高的药物,可以根据情况选用。

3. 未发作过心血管疾病的,如果总胆固醇超过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超过4.9mmol/L,不需要其他风险评估,就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情况了,这种情况下,一般光靠生活干预是无法把血脂降下来的,建议服药控制血脂,选择他汀类药物或其他降脂药,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2.6以下才算达标。

4. 未发作过心血管疾病的,低密度脂蛋白超过3.4,但未达到4.9的高危评估值的,则需要结合高血压,糖尿病,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情况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心血管疾病风险,具体如何判断就不多说了,这种情况可以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如果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而低密度脂蛋白通过生活调控干预,又无法降到2.6mmol/L以下的,建议服用药物来控制,目标值是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2.6以下。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脂是否需要服药,血脂高到多少需要服药控制的问题,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看血脂指标就能评估判断的,如果发现血脂超标了,不妨请教下专业人士,做好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再确认要不要服药进行控制,最后还是要强调的一点还是, 如果生活调理干预无法控制血脂达标(这个达标值不同情况要求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又属于高危或极高危风险的情况,才需要考虑服药控制血脂。

如果患者在结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后,低密度脂蛋白仍然高于正常范围3.1mmol/L,那么就要结合服用降脂药物来使血脂达标。

一些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即使血脂不高,建议常规服用降脂药物,相对在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便是他汀类药物,代表性药物有瑞舒伐他汀,这类药物不但可以降低血脂,在临床当中主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药,它可以稳定斑块,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的进展。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大于等于6.2mmol/L,甘油三酯(TG)大于等于4.1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大于等于2.3mmol/L。LDL-c大于等于1.9mmol/L,或在1.8 4.9mmol/L区间且年龄超过40岁的糖尿病患者,被定义为高危人群。

血脂多高需要吃药?

血脂多高,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说明血脂大概多高需要吃药,如果患者在结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后,低密度脂蛋白仍然高于正常范围3.1mmol/L,那么就要结合服用降脂药物来使血脂达标。

对于一些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即使血脂不高,也会建议常规服用降脂药物,相对在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便是他汀类药物,代表性药物有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这类药物不但可以降低血脂,在临床当中主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药,它可以稳定斑块,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的进展。

纯手打,码字不易。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留言或邀请“三诺讲糖”回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