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小孩走路不稳的成语
蹒跚学步
拼音:pán shān xué bù
解释: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走路,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比喻做事刚刚开始。
形容小孩学走路的成语
蹒跚学步原来是用于形容小孩子刚学走路的样子,缓慢而且左右摇摆,也用于比喻做事刚刚开始。成语出自于宋·龚熙正《释常谈·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形容小孩子学走路的成语
蹒跚学步: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比喻做事刚刚开始。
形容小孩子学习走路的成语
蹒跚学步
蹒跚学步,拼音是pán shān xué bù,意思是比喻做事刚刚开始。
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比喻做事刚刚开始。
形容小孩走路快的成语
健步如飞 [jiàn bù rú fēi]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健步:脚步快而有力。步伐矫健,跑得飞快。
出 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著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形容小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成语
【蹒跚学步】拼音是pán shān xué bù,意思是比喻做事刚刚开始。
解释
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比喻做事刚刚开始。
形容小孩刚走路不稳的成语
步履蹒跚
【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出处】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跌跌撞撞
【解释】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2回:“脚底下不晓得高低,跌跌撞撞,进了右首房间。”
踉踉跄跄
【解释】踉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头重脚轻,对明月眼红面赤;前合后仰,趁清风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颤颤巍巍
【解释】形容颤动摇晃。
【出处】《红楼梦》第八三回:“ 贾母 扶著小鸦头,颤颤巍巍站起来,答应道:‘托娘娘洪福,起居尚健。’”
蹒跚学步
【解释】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走路,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比喻做事刚刚开始。形容做事情的过程,循序渐进!
【例句】这小孩多有趣啊,小小年纪就蹒跚学步的。
磕磕绊绊
【解释】本义为走路不稳,总有障碍物阻碍,或腿脚不利落。引申义为办事不顺利,总有由人为或环境带来的麻烦。
【出处】到后来两目如漆,只得磕磕绊绊,勉强下了山坡。——《野叟曝言》
摇摇晃晃
【解释】左右摇摆,不稳定。
【出处】一个酒鬼喝醉了酒,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
东摇西摆
【解释】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出处】 ***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我们的某些同志却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
形容小孩走路的词语
步履蹒跚 [bù lǚ pán shā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贬义
出 处
宋·龚熙正《释常谈·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一步一摇 举步维艰 步履维艰
反义词
大步流星 疾步如飞
形容大人教小孩走路的成语
蹒跚学步(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走路,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如履薄冰 (形容小孩刚刚开始学走路时候,小心翼翼。)
东倒西歪 (形容小孩刚开始走路走不稳的样子。)
形容小孩走路的词语有,跌跌撞撞、一蹦一跳、左摇右晃,希望能帮助到你。
步履蹒跚、一步三摇、跌跌撞撞、磕磕绊绊、踉踉跄跄
一、步履蹒跚 [ bù lǚ pán shān ]
【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出自】: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译文】:天禄走路的时候歪歪倒倒的样子
二、一步三摇 [ yī bù sān yáo ]
【解释】: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
【出自】: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9回:“嘱咐家丁看门户,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
【译文】:嘱咐家里下人看着门,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口。
三、跌跌撞撞 [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
【解释】:走路不稳像要跌倒的样子。
【出自】:清代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吃到四更尽鼓,跌跌撞撞,扶了回去。”
四、磕磕绊绊 [ kē ke bàn bàn ]
【解释】: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事情遇到困难、挫折,不称心,不顺利。
【出自】: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到后来两目如漆,只得磕磕绊绊,勉强下了山坡。
【译文】:到了后面眼前一片漆黑,只能东碰碰西碰灰地,勉强走下了山坡。
五、踉踉跄跄 [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
【解释】:踉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译文】:踉踉踉跄上山来,就像是顺着风飞的鹤;摇摆摇摆摇摆回寺去,像刚出水走在陆地上的龟
1.形容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成语有哪些
1.蹒跚学步
【拼音】pán shān xué bù
【解释】: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走路,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比喻做事刚刚开始。形容做事情的过程,循序渐进!
【示例】:这小孩多有趣啊,小小年纪就蹒跚学步的。
2.跌跌撞撞
【拼音】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基本解释】: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详细解释】:走路不稳像要跌倒的样子。
【示例】:《儒林外史》第五回:“吃到四更尽鼓,跌跌撞撞,扶了回去。”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她抓住 阿英 的手,跌跌撞撞地走去。”
3.东摇西摆
【拼音】dōng yáo xī bǎi
【解释】: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示例】:小孩子刚学会走路,总是东摇西摆的。
4.步履蹒跚
【拼音】bù lǚ pán shān
【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示例】:那天晚上他喝多了,回家的时候难免有些步履蹒跚。
5.鹅行鸭步
【拼音】é xíng yā bù
【解释】: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示例】:你两个闲常在镇里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却怎地这等走得快?(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
2.形容小孩学走路的成语
踉踉跄跄、跌跌撞撞、东摇西摆、步履蹒跚、鹅行鸭步
1、踉踉跄跄
【解释】:踉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头重脚轻,对明月眼红面赤;前合后仰,趁清风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翻译】:头重脚轻,回答第二个眼睛红脸红;前和后仰,趁着清风东倒西歪。踉踉踉跄向前上山来,似乎当风的鹤;摇摆摇摆摇摆回寺去,像出水的龟。
2、跌跌撞撞
【解释】状态词。形容走路不稳。
【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2回:“脚底下不晓得高低,跌跌撞撞,进了右首房间。”
译文:脚底下不晓得高低,跌跌撞撞,进了右头房之间。
3、东摇西摆
【解释】: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出自】: ***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
4、步履蹒跚
【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出自】: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翻译】:天禄去摇摇晃晃。
5、鹅行鸭步
【解释】: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自】:元·杨景贤《西游记·妖猪幻惑》:“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翻译】:看见一个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子探,狼心狗行暗中跟踪阐,鹅鸭步怀愚滥行。
3.形容小孩学走路的成语有哪些
步履蹒跚、一步三摇、跌跌撞撞、磕磕绊绊、踉踉跄跄一、步履蹒跚 [ bù lǚ pán shān ]【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出自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56661】: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译文】:天禄走路的时候歪歪倒倒的样子二、一步三摇 [ yī bù sān yáo ]【解释】: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出自】: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9回:“嘱咐家丁看门户,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
【译文】:嘱咐家里下人看着门,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口。三、跌跌撞撞 [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解释】:走路不稳像要跌倒的样子。
【出自】:清代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吃到四更尽鼓,跌跌撞撞,扶了回去。”四、磕磕绊绊 [ kē ke bàn bàn ]【解释】: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
事情遇到困难、挫折,不称心,不顺利。【出自】: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到后来两目如漆,只得磕磕绊绊,勉强下了山坡。
【译文】:到了后面眼前一片漆黑,只能东碰碰西碰灰地,勉强走下了山坡。五、踉踉跄跄 [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解释】:踉跄:走路不稳。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译文】:踉踉踉跄上山来,就像是顺着风飞的鹤;摇摆摇摆摇摆回寺去,像刚出水走在陆地上的龟。
4.形容孩子刚会走路的词语有哪些
蹒跚、摇晃、踉跄、摇摆、晃动。
一、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步履~。
引证解释: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直到天黑了,这才有一个跛脚老头从大路上蹒跚地走来。”
二、摇晃
摇摆:烛光~。摇摇晃晃地走着。
引证解释:巴金《家》二十:“一点豆大的暗淡的灯光无力地摇晃着,只照亮了这个房间的小部分。”
三、踉跄
走路不稳:他~了一下,险些跌倒。
引证解释: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三回:“少顷,喘息已定,各部兵亦逐渐趋集,约略检点,三停里少了一停,自己部下,且丧失一半;正在垂头丧气,忽见一人踉跄奔入,……”
翻译:过了一会儿,呼吸已定,各部军队也逐渐走向集,粗略检查,三停里少了一停,自己部下,而且丧失一半;正是在垂头丧气,忽然看见一个人踉跄跑了进来。
四、摇摆
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池塘里的荷叶迎风~。立场~。
引证解释:茅盾《子夜》十一:“马路旁那些树都像醉了似的在那里摇摆。”
五、晃动
摇晃;摆动:小树被风吹得直~。
引证解释:骆宾基《寂寞》一:“偶尔我的耳朵激起一阵剧烈的嗡鸣,身子前后晃动。”
5.形容小孩走路的成语
原发布者:lhuangjhx517
形容小孩的成语 1、冰雪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 2、天资聪颖:形容一个人某方面的天赋极佳,聪明而且具有慧根。 3、聪明伶俐: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4、聪慧过人:智力超过一般人,非常聪明。 5、飞鸟依人:依: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6、天真无邪: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7、伶牙俐齿:伶、俐:聪明,灵活。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8、胆识过人:很有胆量,勇敢的意思。 9、活泼可爱:行动自然、不呆板,形容小孩子很可爱,讨人喜爱。 10、天真烂漫:天真指单纯;烂漫自然的意思,这则成语常用来指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心地单纯善良。 11、人见人爱:人见人爱,指人人见了都喜欢,形容人美丽可爱,或者事物讨人喜欢。 12、才貌双全:才学相貌都好。 13、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 14、虎头虎脑: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15、童言无忌:旧俗迷信于新年时厅堂多贴此四字,意指孩子说话不必忌讳,即使说了不吉利的话也无妨碍。还可以说是很可爱或孩子说出的语言幽默生动,让人捧腹大笑。 16、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17、纯洁无暇:形容人单纯善良,没有污点。也形容事物干净完美,没有瑕疵。 18、活蹦乱跳:欢
1.形容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成语有哪些
1.蹒跚学步
【拼音】pán shān xué bù
【解释】: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走路,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比喻做事刚刚开始。形容做事情的过程,循序渐进!
【示例】:这小孩多有趣啊,小小年纪就蹒跚学步的。
2.跌跌撞撞
【拼音】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基本解释】: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详细解释】:走路不稳像要跌倒的样子。
【示例】:《儒林外史》第五回:“吃到四更尽鼓,跌跌撞撞,扶了回去。”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她抓住 阿英 的手,跌跌撞撞地走去。”
3.东摇西摆
【拼音】dōng yáo xī bǎi
【解释】: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示例】:小孩子刚学会走路,总是东摇西摆的。
4.步履蹒跚
【拼音】bù lǚ pán shān
【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示例】:那天晚上他喝多了,回家的时候难免有些步履蹒跚。
5.鹅行鸭步
【拼音】é xíng yā bù
【解释】: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示例】:你两个闲常在镇里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却怎地这等走得快?(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
2.形容小孩走路的词汇有哪些
摇摇摆摆 摇摇晃晃 步履蹒跚 婴儿学步 蹒跚学步 释义:摇摇摆摆:①形容主意不定。
②行走不稳的样子。 ③坦然自得的样子。
摇摇晃晃:左右摇摆,不稳定。 步履蹒跚: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婴儿学步:形容走路不稳定。
蹒跚学步:比喻做事刚刚开始。解释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比喻做事刚刚开始。造句:摇摇摆摆:我摇摇摆摆地走着,只觉两腿发软,气也喘不匀了。
摇摇晃晃:杨树的叶子有点发黄了,秋风吹来,杨树摇摇晃晃,好像它已经老了,站不稳了。 步履蹒跚:爷爷腿脚不灵,走起路来步履蹒跚。
婴儿学步 :他走路像婴儿学步一样晃晃悠悠。 蹒跚学步:滨鹰有幸亲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他已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幼童,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
3.形容小孩学走路的成语有哪些
步履蹒跚、一步三摇、跌跌撞撞、磕磕绊绊、踉踉跄跄一、步履蹒跚 [ bù lǚ pán shān ]【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出自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56661】: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译文】:天禄走路的时候歪歪倒倒的样子二、一步三摇 [ yī bù sān yáo ]【解释】: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出自】: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9回:“嘱咐家丁看门户,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
【译文】:嘱咐家里下人看着门,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口。三、跌跌撞撞 [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解释】:走路不稳像要跌倒的样子。
【出自】:清代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吃到四更尽鼓,跌跌撞撞,扶了回去。”四、磕磕绊绊 [ kē ke bàn bàn ]【解释】: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
事情遇到困难、挫折,不称心,不顺利。【出自】: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到后来两目如漆,只得磕磕绊绊,勉强下了山坡。
【译文】:到了后面眼前一片漆黑,只能东碰碰西碰灰地,勉强走下了山坡。五、踉踉跄跄 [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解释】:踉跄:走路不稳。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译文】:踉踉踉跄上山来,就像是顺着风飞的鹤;摇摆摇摆摇摆回寺去,像刚出水走在陆地上的龟。
4.形容“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成语有哪些
一、牙牙学语
yá yá xué yǔ
二、蹒跚学步
pán shān xué bù
字典里之查到这两个
一、牙牙学语
yá yá xué yǔ
释义: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出处:唐·司空图《障车文》:“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
造句:
1、牙牙学语的小孩特别逗人喜爱。
2、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我经常将妈妈说成瓜瓜。
3、我孙子刚牙牙学语,说的话谁也听不懂。
4、犹记得小弟牙牙学语的样子,没想到转眼间竟然要考大学了,教人怎能不感叹日月如梭呢?
5、丁亥腊月二十七夜,内子举一男,现才牙牙学语。
二、蹒跚学步
pán shān xué bù
释义: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造句:
1、小时候,您牵着我的手蹒跚学步;成长时,您毫无倦意的谆谆教诲;长大后,您不厌其烦的叮嘱问候,现在就让我用短信来传递我千里之外的祝福:父亲节快乐。
2、从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从玩耍学习到为人处事,我们健康成长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父母无穷无尽的爱。这种爱无微不至,永恒不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之爱,它是无私的付出,不求回报的辛劳。
3、滨鹰有幸亲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他已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幼童,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为民营企业的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4、当北极熊在冰山上睡觉时,爪子抓住周围,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抓着他们的泰迪熊一样,那是真的非常可爱!
5、他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变成一位健壮的少年,这个转变是俱乐部中的学长学姐们不断付出努力的结晶。
5.描写小孩学习走路的古诗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
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
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
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
况兹清渭曲,居处安且闲。
榆柳百余树,茅茨十数间。
寒负檐下日,热濯涧底泉。
日出犹未起,日入已复眠。
西风满村巷,清凉八月天。
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
时倾一樽酒,坐望东南山。
稚侄初学步,牵衣戏我前。
即此自可乐,庶几颜与原。
《叹老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前年种桃核,今岁成花树。去岁新婴儿,今年已学步。
但惊物长成,不觉身衰暮。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
因书今日意,遍寄诸亲故。壮岁不欢娱,长年当悔悟。
上一篇:多少岁可以说是大寿
发表评论